为深入落实推动青年参与社会服务,强化青年对特殊群体关怀,提升青年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5日至20日,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钢”好有你志愿服务队赴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开展了一场以“扶智育苗”、“云游中国”、“非遗薪传”、“耆乐融融”为主题的温情暑期实践,志愿者们用真诚与热情,为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们送去了知识与欢乐,为构建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贡献青年力量。
课业启智,童真绽放
在“扶智育苗”活动中,团队对福利院儿童福利中心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得知这里的儿童分为智力正常与智力障碍两类人群。针对智力正常的儿童,队员们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量身打造分龄辅导方案。
面对小学阶段的孩子,队员们化身“趣味引导员”,用数棒搭建分数模型,用糖果演示加减运算,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象可感,引领孩子们从懵懂迷茫到自信独立解题。对于学龄前的儿童,队员们化身为温柔的“故事大王”,朗读绘本、分享生活趣事,让知识与关爱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爱心搭建起成长的阶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陪伴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团队成员给福利院儿童做课业辅导
瞳观万象,云端有爱
福利院的许多小朋友因身体不便,难以走出院门感受祖国的辽阔与多彩。“云游中国”活动中,团队成员采用“实景+科技”的形式,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足不出户沉浸式的“中华文化之旅”。队员们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四川九寨沟的灵动、宁夏贺兰山的苍茫,借助视频短片呈现云南过桥米线的鲜美、西安肉夹馍的醇香,配上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各地的街头巷尾。
团队成员介绍家乡宁夏
更令人惊喜的是,队员们用白醋与小苏打模拟火山喷发,用牛奶和食用色素演示烟花绽放,一个个趣味科学实验,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眼中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这不仅是视野的拓展,更是用创意打破地域的局限,让梦想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趣味小实验
指尖寻字,文脉相传
团队积极践行文化传承,主动寻访福利院九旬老人,挖掘汉字检索技艺。通过3天跟学记录,整理出《四角查字法要点》总结,保护继承、弘扬发展中华文化。
在“非遗薪传”活动中,队员们被一位爷爷的故事打动:在扫盲岁月里,他用独特的“四角查字法”帮助他人识字,如今更希望这门学问能继续传承。队员们深受感动,主动拜访求学。在老人手把手的指导下,队员们认真学习、用心体会。最终,团队成员将此次学习的收获,梳理总结成文件,并呈现给老人,他们这份用心的答卷让老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用行动守护文化的根脉,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
团队成员向老人学习四角查字法
耆乐融融,银发欢颜
在“耆乐融融”主题活动中,团队落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志愿精神,用自己的真心,为老年福利中心的老人们精心准备了集体生日会。大家各展才艺:悠扬的合唱,神奇的魔术,高亢的秦腔……用多样的方式拉近了与福利院老人与社工的距离,用行动传递温暖。精彩的表演之后,队员们与寿星爷爷奶奶们围坐一起,分享蛋糕,唱响生日歌,温馨的氛围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不仅是欢乐的传递,更是用陪伴编织起温暖的纽带,让晚年生活在关爱中绽放幸福的光彩。
团队成员表演魔术才艺和老人过集体生日会
活动结束时,爷爷奶奶拉着队员们的手,不住叮咛“谢谢,要常来”,小朋友们用小手“比心”,用力说着“你好,谢谢”。队员们也表示,这段经历让他们收获满满,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重量。今后会继续投身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钢”好有你的真谛。
钢铁意志淬炼青春担当,志愿微光点亮希望星河。“钢”好有你志愿服务队以钢肩担道义,用真情暖桑榆,未来,团队将继续引导新时代青年走向基层,结合专业优势,常态化开展“惠寒”实践活动,用行动让奉献精神在实践沃土绽放光芒,让善意永不褪色,让温暖永远传递,为构建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