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鹏
副研究员/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研究院

个人联系信息
通讯地址: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8号苏大阳澄湖校区
联系电话:15652932437
电子邮件:dongqipeng@suda.edu.cn
学习工作经历
董其鹏,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同年3月入职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研究院,历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铝合金材料强韧化与服役行为、铝合金塑性变形与组织调控机理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省部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12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重点项目。在Scripta Materialia、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授权8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市厅级科研奖励1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学科竞赛奖8项,入选2025年江苏省科技副总。
主要研究方向
1. 铝合金材料强韧化与服役行为
2. 铝合金塑性变形与组织调控机理
承担科研项目
1. Al-Mg-Si-Cu合金微区异构组织精准构筑与强韧化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2. 铝合金DC铸造浮游晶宏观运动与微观生长演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持
3. 铝合金半连续铸造浮游晶诱导中心负偏析与弥散相不均匀析出机制研究,江苏省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4. 喷射成形超高强铝合金热变形工艺与组织调控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主持
5. 新型铝合金材料及先进铝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企业产学研项目,主持
6. 防撞结构用高强韧高服役Al-Zn-Mg-Cu系材料与制备关键技术研发,企业产学研项目,主持
7. 6系铝型材高效生产产业化研究,企业产学研项目,主持
8. 高强高表面7001铝管产品组织性能稳定化控制技术研究,企业产学研项目,主持
代表性论著
1. 第一作者,Mechanism of Mn-Cr synergy in dispersoid precipitation of Al-Mg-Si-Cu alloys,Scripta Materialia, 2026, 271, 117036
2. 通讯作者, Enhanced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α-Dispersoids in Al–Mg–Si–Mn–Cr Alloys with Cu Addition,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2025, 56A, 4280-4294.
3. 通讯作者, On the role of Zn addition in dispersoid precipitation and associat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Mg-Mn allo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25, 944, 148864.
4. 通讯作者, Enhanced dispersoids precipitation, recrystallization resista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Mg-Si-Cu-Mn alloy via Mo addi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5, 231, 296-307.
5. 通讯作者, Enhancing the recrystallization resistance and strength-ductility trade-off of Al–Mg–Si–Cu–Mn alloys by three-step homogenizati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24, 899, 146420.
6. 通讯作者, Tailoring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Mg-Si-Cu alloy with varying Mn and/or Cr addition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24, 892, 146053.
7. 通讯作者, Effect of Mn/Cr ratio on precipitation behaviors of α-Al(FeMnCr)Si dispersoid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Mg–Si–Cu alloy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22, 860, 144269.
8. 第一作者,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ayered Structure Near Fusion Boundary in Dissimilar-Filler Welding of Aluminum Alloys,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2021, 52A, 1174-1179.
获奖情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5年,排2
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奖二等奖,2024年,排2
江苏省铸造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24年,排3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特等奖,2025年,指导教师
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三等奖,2025年,指导教师
第一届江苏省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一等奖,2025年,指导教师
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二等奖,2024年,指导教师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三等奖,2024年,指导教师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二等奖,2024年,指导教师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二等奖,2021年,指导教师
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三等奖,2021年,指导教师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三等奖,2020年,指导教师
欢迎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冶金工程等相关专业同学报考研究生

